• 过年最心塞的5件事,总有一件“伤”过你

    作者:www.chagou.net 更新时间:2015-02-22 来源:北京晨报网 【字号: 】 浏览

      “比较”陪伴国人一生

      归根结底,让游子过不好年的,无非是些难听的话、难回答的问题、难看的“表演”。北京社会心理研究所副所长聂品、广东爱家心理研究所理事长马健文告诉《生命时报》记者,从社会心理学角度看,这些与国人独有的文化和心理特点有关。

      首先,学业、事业、婚姻、育儿,是国人一生中最重要的四件大事,谈这些最自然,谈别的见外。中国是一个“乡土文化”社会,过去的人通过邻里间口口相传互通讯息,更是一种情感维系的方式。因此,中国人讲究亲近、一团和气,谈论的话题也会更多地触及个人隐私。关心晚辈是否结婚、挣多少钱,也成为长辈“理所应当”的关爱。在教育咨询机构工作的万颖,虽然因为没交男友年年被唠叨,但依然能从容回答长辈的问题。“唠叨也是种善意的关心嘛,很多长辈只是想找个话题,平时见不到面,他们其实也不知道跟我们聊什么。”

      其次,小时候比成绩、比大学,毕业了比工作、比收入,结婚了比对象、比孩子……比较,陪伴国人一生,甚至成了衡量自我的标准。不可否认,社会比较在一定程度上有积极意义,能督促个人发展,但“中国式攀比”更多是为了获得成就感、认同感。这会导致年轻人一听到长辈拿自己和别人比,抵触情绪就会自然流露。

      再次,新生一代拥有独立的人格和鲜明的个性,在婚恋观和人生观上与老一辈有着巨大的鸿沟。社会也有了巨大的变化,古人能活到四五十岁已算高寿,所以才要“三十而立”,十七八岁生子更非罕见。现代人寿命长,竞争激烈,先立业后成家已成为“新常态”。如果长辈难以理解,放不下架子与儿女心平气和地商量,自然会产生冲突。

      最后,生存压力不仅剥夺了年轻人快乐生活的权力,也剥夺了他们相聚团圆的勇气。不是不孝,也不是不愿回家,是没混出名堂没脸回家。颜面,拉远了人情的距离。

      长辈晚辈都该换位思考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无论如何,回家过年、耐心陪陪父母,都是儿女们最该做的。因此,年轻人不要一听到“难听的”就板起脸,即便难以与父母长辈在价值观上达成一致,也要以孝为先。中国人讲究按部就班,常说“到什么年龄就该做什么事”。所以,结婚有时并非亲友相逼,本质是年龄到了。哪怕别人不提起,年轻人也该自己去思考和面对,并主动与长辈交流,让他们明白你的择偶偏好,才不会出现“乱点鸳鸯谱”的状况。这么做,长辈们也能以更好的心态来面对这件事,而不是赶鸭子上架。这就是“疏胜于堵”的道理。

    更多
    关闭窗口】【我要打印
    发表评论
    * 评论内容:
    * 名 称:匿名发表 * 不选请输入您的大名
    * 验证码: 验证码,看不清楚?请点击刷新验证码 *请输入4位数的验证码        
      赞助商广告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