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4日,我国首届中西医结合营养论坛在北京举行,该论坛由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主办,北京世纪坛医院承办。论坛旨在促进中西医营养学的结合,指导临床营养治疗工作的开展;同时,通过运用中西医营养理论,解决临床实践、科学研究中的一些问题。论坛的发起人之一,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世纪坛医院临床营养科主任李素云博士在会上接受了39健康网的专访。
膳食模式不合理引发慢病年轻化
俗话说,病从口入,越来越多的疾病时吃出来的。李素云博士介绍,传统的膳食模式是比较健康的,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蛋白质为辅,加以蔬菜水果。而随着食品工业的发展,国人的膳食模式被改善,出现高脂肪、高蛋白、高糖分的趋势,而这种不合理的饮食方式与慢性代谢紊乱为核心的慢性疾病相关性非常大。“比如,糖尿病、高尿酸血症、痛风等和吃都有直接关系。”
李素云主任表示,膳食模式的变化也与癌症的发生有相关性,“可能我们认为,结直肠肿瘤与膳食模式不太相关,但实际上涉及到肠道微生态等关系。”
不过最让她忧心的,是慢病的低龄化、年轻化。
“一些小孩因为吃引发肥胖,最终导致高血压、高血脂、2型糖尿病等慢性疾病”,李素云强调,这与膳食结构、缺乏运动、饮食不均衡、饮食过度都存在极大的关系,“以前像糖尿病、高血压等疾病叫老年病,是与慢性病的发病一致的,但现在慢性病并不是老人的专利了。包括中青年、小孩。”
“这是非常让人忧心的,因为这影响着未来整个国民的健康素质。”李素云主任如是说。
营养学对临床棘手问题有奇效
在不少人心目中,营养就是吃吃喝喝,稍微有点概念的知道是“搭配着”的吃吃喝喝,但实际上营养学所包含的内容十分丰富。
目前西医营养学中主要强调的是营养素,而在中医营养中强调的是药食同源的食疗养生。
在李素云看来,西医营养素概念是对传统营养学的深入,但是中医营养在营养素之外,谈及四性五味,尽管目前没有更多的研究证据支持,但几千年的实践与一些临床中的应用数据显示,药食同源的实践在治病、养病方面有独到的作用。“之所以举办这个论坛,就是希望以此为契机,能够促进中医营养,即传统医学对药、食这两方面的认识,和西医营养的结合,并且形成深层次的结合。”
事实上,一些临床问题用药物解决不了的问题,可以尝试通过中医的药食同源的方式来解决,“甚至可以解决临床上一些很棘手的问题”。
李主任举例,比如临床上最常见的抗生素大量应用引发的腹泻,这在临床很难处理,用止泻药只能起到缓解作用,实际上是因为抗生素大量应用引起的肠道菌群的紊乱,这个紊乱如果不及时解决,会引起很严重的后果。但是西医临床上又没有很好的解决办法,那么传统食疗的作用就可以凸现出来,一个是现代营养结合传统食疗,如炒米粉、超面粉,但并不是普通的炒,是有时间、火候等中医炮制方面的讲究。既有西医理论也有中医理论在其中,这个实践解决了很多问题。
不过她也坦言,目前临床医学体系中,对营养学科并不太重视,“我们的医学教育体系方面,比如临床医学没有营养这个学科”,甚至还出现了,一些医院的营养科不属于医政体系,而是属于后勤系统的现象,“很多医院如此,地方医院更是”。
39健康网(www.alrcey.com)专稿,转载请注明出处。 高血压糖尿病布美他尼片常见症状:头晕 视力障碍
并发症状:视网膜病变 主动脉瓣关闭不全
相关检查:检眼镜检查法 高钠试验
推荐用药:奥美沙坦酯片
热点资讯